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关注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建设的介绍”,这次访谈我们邀请到了常州市地震局副局长姜祖明、监测管理处处长翁予谦在线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欢迎各位踊跃参与。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通过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大家进行线上交流,也欢迎各位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好的,今天的在线交流时间约一个小时,欢迎广大网友踊跃参与,下面开始提问。
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比电磁波传播速度慢的特点,在地震发生后、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通过地震监测设施、设备及有关技术自动快速获取地震信息,并自动向有关区域发出警报,让尚未遭受地震破坏的地区尽快做好应急准备。
地震预报,则是在地震发生前,对未来地震发生的震级、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预报,并及时公布于众,让预测受灾区的人们做好预防工作,以减少人员受伤或死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预警是震后预警,而地震预报是震前预报,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也是公众最容易混淆的概念。
由于以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尚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是没办法做到精准的地震短临预报,因此,地震预警成为了一个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
当然地震预警也不是万能的,前面提到地震预警的原理是利用地震波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差进行预警的,那么也就意味着离震中越近,受灾越重的地方,预警时间越短。而离震中越远的地方,能提供的预警时间也就越长。如果我们所处的脚下发生了一起破坏性地震的话,那么是基本没办法做到有效预警,但是对于我们邻市就有了预警的意义。
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其实是分为烈度速报系统和预警系统两个组成部分,是一套设备两个系统。
地震烈度反映了地震的破坏程度。对于同一个地震,不一样的地区受到当地自然条件和人的因素的影响,各地的地震烈度是不同的。因此在过去,一定要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由调查人员凭经验来判断本次地震对建筑和地表的破坏,耗时长,难以及时为抗震救灾提供一手资料。而有了烈度速报系统后,我们能利用监测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数据,通过计算机快速计算完整的地震影响场,为人员受伤或死亡估计、经济损失评估、应急救援决策和工程抢险修复决策等提供依据。
地震预警的原理我们前面已经讲解过了,那么地震预警系统就是实现地震预警的一套系统,是指具有地震监测、数据传输、信息处理、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的设备设施和信息技术的集成。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公众、企业、医院、学校等能够准确的通过预警信息启动地震应急处置措施,以达到减少地震人员受伤或死亡及地震次生灾害损失的目的。
地震烈度速报系统与预警系统其实都是服务于应急救援的,能这么说,预警系统是打了一个时间差为自救互救、应急处置等提供宝贵时间,而烈度速报则是为震后抗震救灾提供较为可靠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这位网友可能年纪较小,不太清楚常州地震史,常州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溧阳在1974、1979年,先后发生5.5级、6.0级地震,伤亡数千人,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震离我们并不遥远,常州的防震减灾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
习强调,防震减灾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就是这里面的关键一环,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影响、优化监测网络布局都有重要的意义。
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建成,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减少人员受伤或死亡,降低经济损失,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效率。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受伤或死亡减少14%;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可使人员受伤或死亡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为60秒,则可使伤亡人员减少95%。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工矿企业、建筑实施工程单位等可以停止生产,水电气管道等生命线工程可以关闭阀门,正在运行的地铁、列车等能采用制动措施,降低火灾、爆炸、危化品泄漏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由此减少直接和间接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此外,利用快速生成的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可以为震后地震趋势判断、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害损失评估提供较为可靠的判断依据,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
建设常州市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系统,是常州市防震事业有更大发展的需要,是真正提升常州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技术保障。
目前常州的地震监测网络已有4个地震观测台站、3个强震动观测台站和9个地球物理观测台站,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及周边邻近地区的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达1.5级。
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我市的地震监测手段。常州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还会与全省乃至全国的监测台站联网,让我们收集更丰富的地震信息,通过数据整合、资源共享,从而更准确、更快速地向社会传递震情。
常州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项目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江苏子项目在常州的分项目。自2017年启动建设来,常州市地震局积极做出响应国家、省地震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深入调研、精心选址、辛勤建设,已经于今年9月份顺利完成了我市境内4个基本站、3个基准站的观测仪器安装和联调工作,是全省首个完成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任务的设区市。
目前,常州市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基本站和观测仪器虽然全部建立完毕,但是系统还未启用,需要等江苏省其他辖市区全部安装好后,连片成网统一投入使用。
作为常州市民,我们大家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更好的发挥效果呢?
首先很谢谢这位网友热心参与防震减灾事业,防震减灾服务社会公众,也依靠社会公众,是一项涉及全民也惠及全民的公益事业。
要让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效果,需要有配套的地震预警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培训以及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这些不能离开大家的支持。你们可以热情参加到各项活动中来,学习地震安全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熟悉地震应急疏散的路线与流程,做到“临震不乱”、处变不惊。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地震预警管理的决定》的规定,地震预警信息由省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指定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媒体和党委统一向社会发布,也鼓励别的媒体发布。但是如果有个人或单位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或者编造、传播虚假地震预警信息,是会受到公安机关给予的处罚,所以大家要注意分辨预警信息源自,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决定》中还明确提到“鼓励、支持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参与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开展地震预警科学技术创新、产品研制以及成功应用等活动”。如果大家有这方面的才能和技术,我们很欢迎大家加入其中。
地震监测设施是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的核心,监测设施的观测环境保护也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无论是远离闹市的监测台站,还是处于闹市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都有一定的概率会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如果大家有看到有侵占、毁损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地震预警设施等情况可随时向市地震局电话通知,我们也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了。今天的在线访谈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全力支持,也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回应,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再见!